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都市超能鬼才 > 第64章 辨是非,明真理

第64章 辨是非,明真理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嗯!你请讲!”

“第一句,以汉高祖之英明,知吕后必杀戚姬,而不能救止,盖其祸已成也;以陶朱公之智计,知长男必杀仲子,而不能保全,殆其罪难宥乎?

第二句,伍子胥报父兄之仇,而郢都灭,申包胥救君上之难,而楚国存,可知人心足恃也;秦始皇灭东周之岁,而刘季生,梁武帝灭南齐之年,而侯景降,可知天道好还也。”

“这两句话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!我猜你也知道的。”史从兆意思是想让沈未眠说出他对这两句话他的见解。

“我只是知道表面的意思?”沈未眠猜不透史从兆的心思。

“你说说看?”

“第一句的意思是:像汉高祖如此大略的帝王,明知死后吕后会杀他心爱的戚夫人,却无法挽救阻止,乃是因为祸事已经酿成了。而如陶朱公那样足智多谋的人,明知他的长子会杀害其次子,却无法加以保全,是因为次子的罪孽本来难以原谅。

第二句的意思是: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杀,伍子为报父兄之仇,投奔吴国,带兵攻破了楚都城郢,而楚国的大臣申包胥则发誓要救楚国的危难,向秦国哭来了救兵,终于保全了楚国不被消灭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如果决心很大,什么事都有可能办到。在秦始皇灭掉东周的那一年,刘邦也出生了,而后来正是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;在梁武帝灭掉南齐的那一年,侯景前来归降,而后来也正是侯景反叛了梁武帝。似乎可以看到没有永恒的成功和失败,人世间似乎也有生和灭的规律可循。”

“既然你都知道?那你应该也读过《史记》中的《伍子胥列传》?”

“当然。”

“那就好,还以为你没读过呢?”

“伍子胥的祖上是靠诤言而显名的,但是楚平王却因为谗言而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。这时候,还想要杀害伍子胥兄弟二人。但是,被伍子胥识破。他的哥哥则被杀害。伍子胥为了报仇,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吗?”史从兆问道。

“知道,伍子胥深知自己的父亲必死,就弃小义而谋求雪大耻。他张工拘捕,忍辱负重,随贫困交加,但仍旧不忘郢都的仇恨。时机不成熟之际,他就到乡下种地,韬光养晦。最终,他报了父亲被杀之仇,尽管方式不是很恰当,但是他最后成功了。不是吗?”

“是啊!掘楚平王之墓,出其尸,鞭三百,然后已。多么疯狂的人,多么疯狂的复仇决心。”史从兆说道。

“再来看看史记怎么评价他的,‘太史公曰:怨毒之於人甚矣哉!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,况同列乎!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,何异蝼蚁。弃小义,雪大耻,名垂於後世,悲夫!方子胥窘於江上,道乞食,志岂尝须臾忘郢邪?故隐忍就功名,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?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,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!’

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,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?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,洗雪大耻辱,使名声流传后世。可悲啊!当子胥在长江边困顿窘迫之时,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时,心中难道会在一瞬之间忘掉对郢都、对楚王的仇恨吗?不会的。所以说克制忍耐成就功名,不是抱负远大的壮士又有谁能做得到呢?”

就连宋代的苏轼也曾经说过:“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”

“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。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,一定会拔起剑,挺身上前搏斗,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。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,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,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,也不愤怒。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,志向非常高远。”

“你应该都懂吧!仔细想想我和你说的话,你就会明白我们这样莽撞无异于作茧自缚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